《南史*何远传》中“与贵贱书疏,抗礼如一。其所会遇,未尝以颜色下人。”怎么翻译?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何远,字义方,是东海郯县人。他的父亲何慧炬,在南朝齐代曾担任过尚书郎。梁武帝登基后,何远被任命为步兵校尉。不久,他升任武昌太守。何远本性潇洒,不拘小节,崇尚侠义,到了官场后,他改变了之前的作风,为官严谨。他断绝了众多交往,拒绝了别人赠予的一切财物。武昌地区的人们饮用的是长江水,到了盛夏时节,何远担心江水过热,经常用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。如果有人不收钱,他便派人将水取回,归还给对方。后来,何远被任命为镇南将军、武康令。有一次,太守王彬巡访各属县,其他县都设宴款待,而武康县只准备了干粮和茶水。王彬离开时,何远送他到县界,送上一樽酒和一只鹅作为告别礼物。王彬开玩笑地说:“你待客礼节超过了东晋时期的陆纳,恐怕会被古人笑话吧!”梁武帝听说了何远的才干,提升他为宣城太守,这是从县令升任接近京都的大郡长官,这在近代是前所未有的。宣城曾遭受盗匪抢掠,何远尽心治理,使这里声名远播。一年后,他升任树功将军、始兴内史。何远在任期间,喜欢规划街道,修整房屋,讲究城市布局。居民住宅、市场、城墙、护城河、牲口棚、仓库等都井然有序,如同军营般整齐。他应得的田地酬俸钱一分不取,年终时,选择最穷苦的百姓,用自己的傣禄作为他们的税款,长期坚持这样做。何远所到之处,百姓都为他建立生祠,并上书报告他的治理情况。天监十六年,梁武帝下诏:“何远先前在武康为官,已因清廉公正而闻名,又治理二郡,更加显出他的清白。他为政首先重视教化,勤政爱民,即使是古代的贤良太守也无法超越他。应授予他朝内荣耀职务,表彰他在外的政绩。可授予给事黄门待郎之职。”保远被召回,担任仁威长史。不久,他出任信武将军,监领吴郡。他在吴都因饮酒过量有过失,被调任东阳太守。何远在东阳任职一年多,又被诬告,被判罪免职回家。他为人耿直清高,不存私心。在人世间,杜绝请谒,也不拜访别人。与人写信,不论对方是贵是贱,他所用的称谓和礼节都一样。他的清廉公正,确实为天下第一。他先后出任数郡太守,面对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,始终不改变自己廉洁的心。他的妻子儿女因贫困而受冻受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