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

罗莉的意思解释,及字面来源

罗莉的意思解释,及字面来源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罗莉的意思解释,及字面来源

萝莉  百科名片  萝莉(ロリ),是洛丽塔(ロリータ,Lolita)的缩写,洛丽塔原指美国一部小说《Lolita》,后在日本引伸发展成一种次文化。“萝莉”或“萝莉塔”作为名词用以指称“女孩子”本身,或指称“穿着萝莉装的女性”。但作为形容词有时会专指“拥有萝莉风格”,例如萝莉装(ロリータ?ファッション,Lolita fashion)。  目录  起源  萝莉文化简介  萝莉分类  萝莉控  心理分析  划分  类型通俗篇小公主型  家中小妹型:  女王型(注意女王和腹黑是两回事!):  腹黑(注脚:与女王型所区别)  小恶魔型:  胆怯娇羞型:  天真烂漫型:  小迷糊型(也称天然呆):  类成熟型:  8,长不大型(这类比较特殊):  类型专业篇身份:  外表特征:  性格:  语言  行为  Loli的服装  萝莉节  数字代码  原作《LOLITA》  LOLICON  相关词汇  相关动画  Loli的声优  贴吧相册 起源  萝莉文化 简介  萝莉分类  萝莉控  心理分析  划分  类型通俗篇 小公主型  家中小妹型:  女王型(注意女王和腹黑是两回事!):  腹黑(注脚:与女王型所区别)  小恶魔型:  胆怯娇羞型:  天真烂漫型:  小迷糊型(也称天然呆):  类成熟型:  8,长不大型(这类比较特殊):  类型专业篇 身份:  外表特征:  性格:  语言  行为  Loli的服装  萝莉节  数字代码原作《LOLITA》LOLICON相关词汇相关动画Loli的声优贴吧相册 展开 编辑本段起源  源于美籍俄裔小说家弗拉基米尔·纳博科夫(Vladimirovich Nabokov,1899-1977)于1955年所作的长篇小说《Lolita》(中文通常译为洛丽塔,或是罗丽泰,亦或萝莉塔)。《Lolita》描述一名中年教授迷恋上12岁女孩Lolita的故事。此书当时一度被禁,但现在已成文学中的经典名著,并被美国兰登书屋选为20世纪英文小说第四名,还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《Lolita》(一树梨花压海棠),剧中女孩设定为15岁。此后,凡是带有剧中女主角特质者,就被称为“Lolita”或“Loli”。 纳博科夫生于圣彼得堡,俄国十月革命后流亡德国柏林,并成为享有盛名的苏联流亡作家之一,被世界文学评论界定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散文体大师。1940年举家移居美国,在韦利斯里学院任教,同时享有哈佛大学的鳞翅目研究基金(纳博科夫同时也采集蝴蝶标本)。还翻译普希金长诗《 叶普盖尼·奥涅金》,使用直译法,注解多于翻译加原著的份量。 第一个公认的loli角色是1982年推出的《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ーモモ》里的主角momo公主。《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ーモモ》属于《魔法少女》系列动画之一,但《魔法少女》所针对的对象是女生,而且亦不算柔弱,加上当时宣传条件有限,知晓者不多。《IQ博士》中的小芸从来不是loli;就算是《天地无用》中的莎沙美虽然有类loli特征,但在故事中她的定位只是亚重霞的妹妹,不但戏份不多,而且制作群也没去强调其loli特性。 loli在动画界正式出现,loli热潮开始席卷整个ACG界(动画Animation、漫画Comic和游戏Game),大量loli角色,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,如《魔法少女砂沙美》的砂沙美、《魔卡少女樱Card Captor Sakura》中的木之本樱和《To Heart》中的马鲁芝等等均是LOLI代表。 上述五位角色可以说是主导了自1995年来,ACG界的商业生机与其主流市场。在其之后,几乎每部作品都得有个loli,甚至是整部作品充斥着loli。这样子的结果,形成女性角色以往的百花齐放、各展姿态、争奇斗艳的盛况不再。充斥着可爱,随波逐流而没有特色、亦无变化,往往容易单调而乏味。最明显的就是,以前就算有小女孩的角色,也不等于loli;而现在则是只要是小女孩,那就大概是loli了。 现今具有萌属性的(属性暧昧)的少女,无论是动漫(二次元)还是现实,都被称为萝莉(loli or lolita)。名不副实者基本为年龄过大者或不具有萌属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