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岁称什么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问题一:古人五十岁叫什么之年? 不满周岁――襁褓; 2~3岁――孩提; 女孩7岁――髫年; 男孩8岁――龆年; 幼年泛称――总角; 10珐以下――黄口; 13~15岁――舞勺之年; 15~20岁――舞象之年; 12岁(女)――金钗之年; 13岁(女)――豆蔻年华, 15岁(女)――及笄之年; 16岁(女)――破瓜年华、碧玉年华; 20岁(女)――桃李年华; 24岁(女)花信年华; 至出嫁―― 梅之年; 至30岁(女)――半老徐娘; 20岁(男)――弱冠; 30岁(男)――而立之年; 40岁(男)――不惑之年、强壮之年; 50岁――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、知命之年、艾服之年、大衍之年; 60岁――花甲、平头甲子、耳顺之年、杖乡之年; 70岁――古稀、杖国之年、致事之年、致政之年; 80岁――杖朝之年; 80~90岁――耄耋之年; 90岁鲐背之年; 100岁――期颐。 问题二:五十岁的称谓是什么 1.襁褓 “襁褓”本意是婴儿的被子。如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。”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。 2.孩提 指2~3岁的儿童。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孩提之童,无不知爱其亲者。”注:“孩提,二三岁之间,在襁褓知孩笑,孩提抱者也。” 3.齿龀 又称为龆龀(tíao chèn),指儿童换牙。 4.总角、垂髫 指幼年儿童。“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,都垂手侍立。”(《林黛玉进贾府》) 5.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岁,杜牧《赠别》:”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 6.笄(jī) 指女子十五岁,笄,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。《礼记》:“女子……十有五年而笄。” 7.冠、加冠 弱冠。指男子二十岁。 “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。”(《论语・先进》) “即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。”(《送东阳马生序》) 8.而立之年 三十岁。《论语》:“三十而立。” 9.不惑之年 四十岁。《论语》:“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。” 10.知命、知天命、半百、知非之年 五十岁。 “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。”(《论语》) 11.花甲、平头甲子 六十岁。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,自甲子到癸亥,错综参互相配,故称花甲子或花甲。《唐事纪事》“手捋六十花甲子,循环落落如弄珠”。 12.耆(qí) 六十岁。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“六十曰耆。”《荀子・致士》:“耆艾而信,可以为师。” 13.古稀 七十岁。“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,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”(对联所写年龄为141岁)。杜甫有诗句曰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二十古来稀。”于是,七十又有了“古稀之年”的别称。 14.耋(dié) 七十至八十岁。《左传・僖公九年》:“以伯摆动耋老,加劳。” 15.耄(mào) 八十至九十岁。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“八十九十曰耄。” 16.鲐背或冻梨 九十岁。鲐是一种鱼,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。又人到暮年,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,故又称“冻梨”。 17.期(jī) 颐 一百岁。 问题三:四十岁,五十岁古代称为什么? 40岁 不惑(不惑之年):因为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(孔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――《论语・为政》),所以后代称40岁为“不惑之年”。不惑之年:指四十岁。不惑是男子四十岁(不惑,“不迷惑、不糊涂”之意)。 50岁 艾:古称五十岁的人为“艾”。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“五十曰艾。”艾称年老的。 半百、知天命、知命之年:知命之年,指五十岁(又“知天命”、“半百”)。 知命:是男子五十岁(知命,“知天命”之意)。“知命”是“知天命”的缩略语。 知天命:孔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”。――《论语・为政》),所以后代称50岁为“知命之年”。 知命之年:因为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(孔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”。――《论语・为政》),所以后代称50岁为“知命之年”。知命之年:指五十岁(又“知天命”、“半百”)。 问题四:五十岁六十岁称为??? 三十而立――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。 四十不惑――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、疑惑的了。(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) 五十知命――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,已经无法抗拒了。 六十花甲――六十在阴历来算,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,要认老了。 七十古稀――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,人生快到头了。 当然这是按古代人的寿命和观点来提醒人生短暂,激励人要抓紧生命中的宝贵时间。 问题五:请问五十岁古人称作什么 *** 戴圣所辑《礼记・曲记篇》中说:“人生十年曰幼,二十曰弱,三十曰壮,四十曰强,五十曰艾,六十曰耆,七十曰老,八十、九十曰耄,百年曰期。”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。但后人却常把“幼学”、“弱冠”等作为年龄称谓,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,六十年为一轮,故又有六十岁为“花甲之年”的说法。杜甫有诗句曰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二十古来稀。”于是,七十又有了“古稀之年”的别称。 襁褓:不满周岁。 孩提:两至三岁。 始龀、韶年:男孩八岁。 总角:幼年泛称。 垂髻之年:指锭童。 黄口:十岁以下。 幼学:十岁。 舞勺之年: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:十五岁。 舞象之年:十五至二十岁。 弱冠:二十岁。 而立之年:三十岁。 不惑之年:四十岁。 知天命、知非之年:五十岁。耳顺、花甲之年:六十岁。 古稀之年:七十岁。 杖朝之年:八十岁。 耄耋:八十、九十岁。 期颐:百岁之人。 始龀、髫年:女孩七岁。 金钗之年: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:女子十三岁 及笄:女子十五岁。 碧玉年华、破瓜之年:女子十六岁。 桃李年华:女子二十岁。 花信年华:女子二十四岁。 标梅之年:出嫁 问题六:五十岁的雅称是什么?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2―3岁的儿童 垂髫 幼年(又叫总角) 豆蔻 女子13岁 及笄 女子15岁 加冠 男子20岁(又叫弱冠) 而立之年 30岁 不惑之年 40岁 知命之年 50岁 花甲之年 60岁 古稀之年 70岁 �耋之年 80,90 岁 期颐之年 100岁 问题七:五十岁叫什么 50岁称“知天命”20岁称“弱冠(不是加冠)”;30岁称“而立”;40岁称“不惑”;50岁称“知天命”;60岁称“花甲”或“花甲子”;70岁称“古稀”77岁称“喜寿”,80岁90岁称“耄耋”;88岁称“米寿”,99岁称“白寿”;100岁称“期颐”。